跳出排行榜后的高校如何衡量办学质量

2022-05-31 13:17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7532   

扫描二维码分享

跳出排行榜后如何衡量办学质量。

最近网上频繁搜到关于世界大学排名的新闻。

一,国内首个引入SCI国外指标的高校南京大学又有新动作南京大学党委日前发布的一份通报文件明确提出,在南京大学十五计划和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总体建设规划编制中,不再将国际排名作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建设目标

随后,兰州大学也表示没有参与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时报之前专门联系过学校,最后决定不参加之前QS联系学校的时候,报了一年的数据,之后应该就没再跟进了

之前流传的‘退出’传闻并不准确一位长期从事教育评价的专家透露,但这确实反映了一个趋势,中国的大学今后将不再只使用‘国外指标’,而是将国际排名作为自己评价或发展的参考

世界大学排名有什么利弊中国的大学发展和学科建设不再把国际排名作为重要的建设目标释放出怎样的信号跳出榜单后,我们该拿什么来衡量大学的办学质量

排名的局限性:教学科研难以量化。

现在,当我们想知道一所大学好不好的时候,各种大学排名往往是首先映入眼帘的依据一位今年即将高考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在网上搜索一所学校,会在某某名单中显示其编号这个数据在不深入了解学校的情况下,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

这也是各种国际大学排名盛行多年的原因之一排行榜可以帮助公众快速建立对大学的外部了解,特别是在志愿填报,招生选材,科研合作等方面为公众提供便利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余庆说

大学排名受到国内高校的重视,与90年代以来的‘211’工程和‘985’工程有很大关系罗志敏说,当时一些高校希望找到与世界名校的差距,从而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回过头来看,大学排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促进高校的国际学术交流,带动地方政府加大对高校的投入,帮助公众了解高校的办学水平

但在今天,排行榜的弊端也很明显无论什么样的大学排名,无论他们如何渲染专业权威,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由于方便性原则,大部分排名侧重于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等量化指标,而忽略了教学质量,学生感受等主观指标余庆说道

最近几天,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卢伟重读了美国学者伯恩鲍姆撰写的《高等教育管理时尚》一书其中一段话让他印象深刻:以数字形式呈现给决策者的一切都是表象,而不是真理以为表象就是真理,必然导致决策失误,这在大学里可能是灾难性的

可见,西方学术界对以数字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趋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卢伟强调,无论什么时候,用指标和数字来衡量一所大学的一流程度,必然会有很大的局限性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活动是高度复杂的,不能简单用指标和数字来衡量

淡化清单:高校办学方向将调整

最近几年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公众都逐渐意识到排名的局限性和风险大学排名淡化,意味着这些大学不再用别人的尺子来衡量自己的发展,而是把办学方向调整到适应国情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在余庆看来,这些大学学术声誉良好,在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对其他大学的改革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得益于国家在具体政策,人均资金,专项投入等方面的高效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创造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迅速步入大众化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奇迹其整体办学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一批大学开始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罗志敏指出,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为国内高校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带来了信心和动力,也为开启大学评价中国标准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在罗志敏看来,此举是国家破五独政策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延伸和发酵的结果,对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国际发表,论文高引用率和国际化水平,甚至根据排名来指导自己的学校虽然他们在留学生比例,SCI论文数量等指标上取得了亮眼的数据,但并不等于大众所期待的‘好大学’所以,这也是对高校自办行为的正常调整和深刻反思

是真的根据余庆的说法,所有在大学排名中排名靠前的大学都是拥有相对完整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这些大学依赖于强大的政府投资而没有合并,扩建的大学,缺乏医学,化学等具有数量优势的学科,排名往往不如自己的学术声誉于是,很多大学开始新建医学院或者吸收附属医院,把自己巨大的科研成果纳入自己的名下,以求进一步提升排名事实上,这种外延式扩张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知识进步,也没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当然,淡化大学排名并不意味着回避和排斥大学排名罗志敏认为,大学作为一个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耗费大量资源的机构,是无法评价的大学需要做的是对各种涉及自己的排名保持一种自然开放的心态他们既要利用各种排名来寻找自己的优势和差距,又要保持自己的发展实力,不受排名的限制

知道排名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但不妨更好地为我所用在‘不仅’这个关键词上,禁止把简单的排名作为办大学的‘指挥棒’卢伟坦言,大学排名是一种反馈机制,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流大学应该具备的一些要素和条件,通过排名来审视办学中的差距和不足

看大学超越指数:制定适合自己的教育标准

排名,为了什么。

最终目的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双一流’建设实效这是很多专家给出的答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楚赵辉认为,对大学的评价包含多个维度,排名只是一种显性的方式真正的一流大学是没有这个标准的优秀是不一样的优秀,一流也是不一样的一流

那么,如何衡量一所一流大学呢。

卢伟说,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为文明发展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是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灯塔盲目攀比指标,刻意做数值展示,但在贡献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引领潮流方面有所欠缺,不能称之为一流

‘跳出指标’,看一流大学你会发现,那些优秀的,精彩的‘数字’都只是副产品卢伟说,他们的学术精神,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高效的治理体系等难以简单量化的要素,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

同时打破在淡化国际大学排名的同时,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评价体系

中国完全有能力制定自己的教育标准,而不是被国际排名牵着鼻子走如今的‘双一流’建设主要遵循‘四个导向’在具体操作上,侧重于服务国家战略,比如是否获得过国家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奖项,是否有国家重大平台等这是恢复学术自信的表现有专家指出,未来大学评估的趋势应该从外部转向内部基于自我问责的学科国际评价将成为双一流大学的主要评价形式国际学科评估可以分为两部分:文献计量评估可以委托第三方,定性同行评估可以邀请几个该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组成代表团,让他们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形成报告

要超越大学排名等外在指标,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关键是要进一步激活大学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内在动力同时,政府对高校的评价要向那些难以量化但有利于长远的教学科研活动倾斜,评价改革将撬动教学科研关系的优化比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可以探索分类评价,进行长期的定向评价卢伟指出,当前大学的评价改革要以塑造良好的学术生态为首要导向,鼓励更多的好老师投身教学,让更多坐了十年冷板凳的勤奋学者脱颖而出

余庆建议,应根据高校的功能细化分类评价,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充分发挥比较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从师生比,博士生比例,学生学习经历,毕业生发展跟踪等方面进行考察在科研方面,可以参考学科评价,学术声誉,顶级期刊数量等在社会服务方面,可以参考用人单位的口碑,申请的专利数量,教师的平均横向费用等虽然这些指标不能完全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但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大学建设的特点

当前,我国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坚持走人才自我培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大学发展和评价的自主权,打破各种排名对大学发展道路的限制,避免成为只停留在排名上的‘世界一流大学’余庆强调,高校要立足自身学科体系和办学传统,准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回应国家中长期战略需求,以贡献为价值尺度,带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