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14:00来源:南方财报网 阅读量:17392 会员投稿
“东莞好医生”郭素峡:救治病人时她舍生忘死,托举团队时她毫无保留!
广州日报新花城
日前,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东莞市文明办发文,确定2025“东莞好医生、东莞好护士”名单,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郭素峡名列其中。说起她,有人称她为“郭大侠”,有人赞她是“活菩萨”。
自从2018年6月从无锡跳槽到东莞工作以来,短短7年间,郭素峡引领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迈入了省内甚至国内一流的行列,心血管内科领域所有创新技术都能成功开展,没有任何一项空白。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主任,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导师,房颤冷冻消融全球带教术者,郭素峡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级专家,为东莞心血管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一项又一项“首例”技术开展背后,在一次又一次成功拯救生命背后,最令人动容的是她舍生忘死的奋力拼搏,是她对年轻医生毫无保留的全力托举,是她永远把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的满腔仁心。
全力以赴,奋力拼搏
2021年3月的一天,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推文《东莞知名心血管专家突患脓毒症,与死神亲密接触20天的艰难之旅!》,首次披露了郭素峡在2020年12月罹患脓毒症险些丧命的故事。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的病死率超过心肌梗死,是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脓毒症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
而她之所以会得这个病,当时的东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殷思纯判断,“这个病应该是她工作太疲劳,日夜颠倒,免疫力下降所致,一般病人和健康人是不会得这个病的。”
郭素峡到东莞工作后一直默默忍受着和亲人的两地分隔。在那20天里,她也没有告诉家人。那时,她年幼的儿子正好要到上海做眼睛的手术,好不容易约到的美国专家,她不想因为自己耽误了孩子。
在最孤独无助的时候,郭素峡只有一个心愿,她托付一直大力支持心血管内科发展的东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周建平,“如果我真的死了,把我送回江苏老家。告诉我儿子,妈妈很爱他,非常爱他。”
终于痊愈之后,郭素峡又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当年,她的团队以不足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1/10的人手和手术台,全年完成他们2/3的手术量,“经常做手术做到下半夜,让星星照亮回家的路!”
不断探索,填补空白
无论是医院、学科还是医生,必须以实力说话。
这些年,郭素峡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项高难度技术:冠状动脉内激光消蚀术,冠状动脉瘘封堵术,左束支区域起搏,ECMO、IABP辅助下急危重症冠脉介入手术,房颤冷冻消融术……一次次填补医院的技术空白。
2019年,她带领团队完成了东莞首例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这项技术是当前国际上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最先进的微创技术,仅少数医院能够开展。现在,该技术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已经娴熟开展,并于2024年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瓣膜中心。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脏瓣膜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二尖瓣反流目前是全球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之一,我国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数量在1000万人以上,7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0%。
过去,此类患者大多需要心脏外科手术来进行瓣膜修复或者置换。二尖瓣钳夹术提供了一种替代治疗手段,用小夹子夹住“大门”的缝隙,既可以使“大门”正常打开,又可以保证“大门”关闭时没有缝隙,是一种不用开胸,无需体外循环支持,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较高的微创手术。
2022年6月10日,郭素峡带领团队在超声科、麻醉科等学科支持下,奋战10多个小时,为一名高龄的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心衰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l Clip)”,这是东莞第一台二尖瓣钳夹术。
二尖瓣的微创介入手术是心脏瓣膜手术的“天花板”。此后,郭素峡带领团队则是一次次触摸“天花板”。2024年,他们还成功创建了“Mitraclip培训中心”,标志着其救“心”水平高超,稳居国内一流。
2025年,她带领团队开展肾交感神经消融术新技术,为高血压患者带来新希望。如此努力,“只是为了能让每一个走进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疾病得到控制,问题得到解决。”郭素峡说。
全力托举,打造“铁军”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在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内评最有战斗力的学科团队,郭素峡团队一定名列前茅。郭素峡将一身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年轻医生,为他们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打造了一支“救心铁军”。
姚永钊是郭素峡到东莞后带的第一个年轻医生。姚永钊至今都还记得,“当时我连最基本的穿刺都做不好,是郭主任手把手地教,辛辛苦苦把我带大。”那时的小姚边哭边干,努力学习,现在早已成为科室的重要支柱之一。
黄志超是郭素峡在东莞带的第二个医生,那时的他不敢自己单独上手术台,每次上台就拨通郭素峡的电话,郭素峡陪他上了很长时间的急诊。在她教导下,小姚和黄志超迅速成熟,很快撑起了胸痛急诊。
陈丽华被郭素峡称为“华哥”,他撑起了电生理;杨艳华负责病房管理,郭素峡称赞“再没有比她管理病人更仔细的医生了”;卢炯斌被长年派驻谢岗医院支援,帮助谢岗医院心血管内科做强做大……
从当初的几乎无人可用,到如今的骨干一抓一大把,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亚专科越分越细,医疗救治能力越来越强,手术量成倍增长,一天做几十台手术,从清晨做到第二天凌晨成为常态。
在一些医院,有的人不愿传授技术给别人。在郭素峡团队,看见年轻医生加入团队,恨不能马上教会他们。郭素峡跟团队成员一再强调,“我们还要不断做大,我们有三头六臂也不够,必须有更多的人有更强的能力。”
数年前,从南方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准备找工作的谭振林,听从导师建议给郭素峡发了一个邮件求职,得到面试的机会后,他迅速从正在试工的一家医院离职赶到东莞,读博的名额也不要了,因为郭素峡告诉她,“你现在来,我就要;读完博士就不一定能进来了。”
这几年,谭振林成长得非常快,不少技术已经做得很成熟。谭振林说,博士可以慢慢读,能跟着郭素峡,加入郭素峡团队,这比读博学到的更多,“每次想起我都觉得自己非常幸运,郭主任是我职业生涯的导师。”
送君此一程,明月满前川
在带好团队的同时,郭素峡还默默做了很多事。
2022年6月21日,郭素峡收到了一名四川学生写来的明信片,他向郭素峡汇报“如愿以偿考上了心仪的高中”。孩子说,“我们从未见过您,但您让我感受到这世界的温暖……我定会更加努力,更加奋进。”
这样暖人心扉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郭素峡的身上。13年前,郭素峡只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医生,她没有告诉任何人,默默地开启了一段温暖的助学历程。
2008年汶川地震后,她从同学处得知四川绵竹有困难学生可能辍学,便决定伸出援手。当时她刚参加工作不久,收入有限,却毅然每月从薪水中拿出部分资金资助一名困难学生。13年来,她陆续资助了5名不同学龄的孩子。她坚持不与孩子见面,希望用简单纯粹的方式改变他们的命运。
这些年,她资助的学生有的成为四川大学药学专业博士生,有的考上了重点高中。孩子们通过书信或明信片向她表达感激,称要努力学习,成为像她一样的人。
孩子和家庭对她的感激无以言表,但在郭素峡这里,“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已经是最大的收获。她化用唐代杨炯《夜送赵纵》一诗,写下“送君此一程,明月满前川”,孩子前路光明,是对她最大的回报。
展望未来,郭素峡期盼着更多的孩子能过得更好,期盼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能发展得更快,以最先进、最安全的技术拯救病人,“无论病情多重、多复杂,只要相信我们,我们必定全力以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汪万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