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脊梁:昆明康瑞医院为脊髓损伤患者重启行走的梦想

2025-04-21 16:45来源:南方财报网   阅读量:9266   会员投稿

扫描二维码分享

脊髓损伤,一度被认为是医学领域难以逾越的高山。当意外降临,神经信号在断裂的脊髓处戛然而止,患者的世界往往在瞬间从彩色变为黑白——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慢性疼痛接踵而至,甚至呼吸都可能成为奢侈。然而,在昆明康瑞医院,一支由神经外科、康复医学、干细胞研究等多学科组成的团队,正以突破性的技术和全周期的康复理念,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重新找回站立的力量,让“不可能”逐渐变成“可能”。

eb1be11fa4d220cca0534e5c0c6bd0a.jpg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神经功能。康瑞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的启动,往往从救护车抵达的那一刻便开始与时间赛跑。医院采用的“黄金72小时救治方案”,融合了国际先进的脊髓减压固定术与低温保护技术。

一位因高空坠落导致T12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年轻患者,在入院后90分钟内便完成影像评估并进入手术室,通过椎弓根螺钉精准复位,同时配合局部亚低温灌流减少神经水肿。术后第三周,他的脚趾出现了微弱的自主活动——这个看似细微的信号,却是神经功能复苏的关键曙光。而这样的案例,在康瑞医院每年超过200例的脊髓损伤救治中并非偶然,其早期干预成功率较传统方法提升37%,这背后是手术显微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等尖端设备与主刀医生数千小时经验的结晶。

然而,手术只是漫长康复之路的第一站。康瑞医院的康复医学中心打破了“卧床静养”的陈旧观念,引入“损伤后即刻康复”模式。在ICU病房里,治疗师们会为尚在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当生命体征稳定后,悬吊减重步行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等设备便陆续登场。

53岁的张先生还记得,在受伤后的第四个月,他第一次在机器人外骨骼的支撑下“走”过10米距离时,妻子瞬间泪流满面的场景。这种融合物理治疗、神经肌肉再教育和心理干预的“三维康复体系”,使得不完全性损伤患者中,有68%在一年内恢复辅助行走能力,远超国内平均水平。

在再生医学的探索上,康瑞医院更展现出先锋姿态。其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建立的细胞治疗实验室,正在开展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的临床研究。这些来自脐带或脂肪的干细胞,如同微型修复工,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和抑制炎症反应,为损伤区域创造再生环境。2023年公布的中期数据显示,参与试验的40例ASIA分级B级患者中,有12例感觉平面下降超过2个节段,其中3例甚至恢复自主排尿功能。与此同时,医院研发的“神经桥接生物支架”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这种含有胶原蛋白和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有望在未来为断裂的脊髓搭建导电“桥梁”。

比技术创新更触动人心的是康瑞医院的人文关怀。脊髓损伤患者往往要面对婚姻解体、职场歧视等二次伤害,为此医院专门设立“新生活重建营”。在这里,患者们学习轮椅篮球、参与无障碍旅行,甚至通过VR技术模拟超市购物、上下台阶等日常场景。心理医生刘主任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段视频:一位因车祸截瘫的舞蹈老师,经过两年训练后,在轮椅舞蹈比赛中夺得亚军,她旋转时飞扬的裙摆,仿佛在向命运宣告不屈。这种“功能重建+社会融入”的全人康复模式,使得患者抑郁量表评分下降52%,婚姻维系率提高至81%。

7eefc24dc84c2bf5959a800d04ca31f.png

从急诊救治到功能重塑,从实验室突破到心灵治愈,昆明康瑞医院正在改写脊髓损伤的治疗范式。这里的墙上挂着许多患者康复后寄来的照片——有人站在玉龙雪山脚下,有人抱着新生的孩子,还有人创办了残疾人公益组织。每一张笑脸都在诉说:脊髓损伤或许能暂时击垮身体,但无法摧毁重生的意志。

正如医院创始人李教授常说:“我们修复的不只是断裂的神经,更是被命运打断的人生。”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昆明康瑞医院如同一柄精密的手术刀,细致地剖开绝望的阴霾,让希望的光芒再次照进患者的世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 题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